【文字解读】《淮南市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10-28 15:55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起草背景

     20211213日, 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发【202137号, 以下简称《规化》),对未来15年我国计量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

20225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方案》 (皖政办秘【202238号, 以下简称《方案》),深入贯彻落实《规化》要求,充分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

 二、起草原因

 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计量事业快速发展,计量基础建设、产业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计量科研成果丰硕,计量监管改革持续深化,全市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进入安徽省前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际计量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和计量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三、我市目前计量情况

     截止2020年末,全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家,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1项,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1项,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项目超过141项,计量基础能力和计量技术保障能力显著加强。

  四、起草过程

     1.组织起草。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8月起草《淮南市实施计量发展规化(2021-2035)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20228-9月,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征求了23个市直部门、县(区)政府和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同步向社会征集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

    3.相关审查。915日通过了公平竞争审查,1020日通过合法审查。

  五、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到2025-2035年,初步建成满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基本形成“一核三区”计量科技创新布局,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的目标。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科学基础研究及技术应用领域;二是:关键核心计量部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三是:以高端计量器具制造为引领,以高端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为支撑,以创新计量服务为保障的先进测量体系。提升计量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水平,加大对基础研究、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力争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强关键核心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建设。

六、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发〔202137号)、《安徽省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方案》(皖政办秘〔202238号)文件精神,从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强化计量能力建设、推进计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完善计量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计量制度体系、计量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我市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七、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计量管理体系。

    2.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主要产业和经济领域,与全市主导产业相适应的计量技术机构。

    3.基本建成现代化智能电表实验室和能源计量检测中心。

  

一、深化计量科技创新

     (一) 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计量基础理论和量子标准、量子传感、精密测量等技术研究和创新。积极参与全省“量子度量衡”计划,在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重点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的计量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在研项目中涉及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相关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二)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推广应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e-CQS),利用全省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数字化平台,建立全市计量电子证书数据系统。在生命健康、装备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节能降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计量数据建设,争创安徽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

    (三)推进新型测试和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围绕新材料、煤化工、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对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新型测试技术和量值传递溯源方法,解决极端量、复杂量、微观量和实时工况的准确测量难题。探索开展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四)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发挥我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建设量子、新能源等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和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支持淮南市计量测试检定所等实验室争创市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二、强化计量应用服务

    (五)支撑新兴产业质量提升。重点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开展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基材料、硅基材料、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航空装备、绿色食品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提升关键参数测量、测试技术,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开发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装备等关键技术,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加强标准化、智能化计量器具研制应用,筹建计量测试联盟,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发挥计量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支撑保障作用。

    (六)支撑高端仪器产业质量提升。鼓励开展仪器设备核心技术、核心算法攻关,推动电子汽车衡、压力传感器、矿用差压传感器、矿用温度传感器、甲烷测定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仪器质量提升,逐步替代进口。重点推动量子芯片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加快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和计量装备核心技术研制与应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淮南仪器仪表品牌。

    (七)支撑数字淮南建设。加强计量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依托淮南大数据产业聚焦发展基地,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服务,建立以大数据企业联盟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淮南市计量数据库建设,服务数字淮南。

    (八)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利用星载、机载、基站等先进测量技术,重点加强碳排放、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培养3-5名双碳专家。支持推进碳计量监测技术中心、安徽省水资源计量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

    (九)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加快淮南市生物医药、中药等计量测试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在先进诊疗技术、治疗装置等领域提供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

 三、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十)建立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积极应对国际单位制的变革和量值传递溯源的数字化、扁平化要求,逐步构建政府统筹、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驱动、高效开放的量值溯源体系。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础保障,科学规划全市计量标准建设,加快大口径流量、汽车充电桩和电离辐射等方面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尽快填补我市量值传递空白。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励社会资源提供量值溯源技术服务。

   (十一)统筹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推进全市计量技术机构改革,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协同、错位发展。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重点加强应用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发挥技术辐射全市的带头作用;市、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立足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落实好强制检定职责,强化民生计量、法制计量保障。鼓励支持其他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支持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计量测试服务。

    (十二)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在计量领域培育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积极引进紧缺人才,支持培养中青年人才,培育计量领域115”产业创新团队。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和计量专业职称评聘工作。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建立我市计量人才库,培养一批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计量标准考评员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国家级考评员,支持技术人员开展多层次计量交流合作。

   (十三)加强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应用,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广开展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产业计量优势,落实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提升产业链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加大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源投入,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落实好国家对企业新购置计量器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四)推动计量协作发展。积极参加区域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和计量数据协同应用中心建设,参与建立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提升我市区域发展计量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区域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参加并力争主导区域性计量比对和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鼓励我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取得相关证书。

   (十五)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依托现有技术机构、重点企业等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一揽子服务,聚焦煤电化工产业关键领域,开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服务。推动计量与相关领域技术规范共享共用,强化计量溯源性要求,发挥精准计量的科学验证作用。

 四、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十六)推动计量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计量法律法规。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监督检查和标准物质监管。压实市场主体责任,落实《安徽省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十七)大力推进民生计量监管。广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对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基础民生计量行业的监督管理,提升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高品质生活领域的计量监管能力。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加强对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取用水、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粮食、化肥等涉农物资计量监管。

   (十八)积极推行智慧计量监管。探索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积极参与推进全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线计量监管平台建设,确保我市充电设施强制检定工作有效开展。

   (十九)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二十)严格计量执法活动。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二十一)推动计量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授权等形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推动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计量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所属实验室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确保科研成果有效和测试结果可信。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解读科室:计量科

解读人:王浪

联系方式: 13705543833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