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市场监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谋划
市市场监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
下半年工作谋划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亮点
202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突出“优化环境、促进消费、提升质量、保护创新、守牢底线、增强效能”工作着力点,各项工作高效完成。
2024年药品安全考核蝉联全省第一,食品安全取得突破,位居全省第三位。分别在全国食品安全创新案例发布会以及全省药品监督管理、执法稽查、专利转化运用、消费维权等7次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被省药监局评为“2024年药品领域案件查办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获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表现突出集体”称号。案卷评查“一对一”帮扶指导、药品“行刑纪”衔接贯通协同及药械妆抽检等工作受到省局通报表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被评定为“202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优秀基层监测机构”。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2起、省市场监管局执法典型案例7起。
(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审批服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599件,开展“证前指导”150余次。为11户连锁企业、电商企业实行“一照多址”备案,85户“个转企”免费代办,972户企业线上查档14.3万页。2749户企业通过“一屏注销”快速退出。全市新增经营主体1.76万户,总量达33.97万户。强化信用修复帮扶指导,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15户、移出异常名录1801户,解决经营主体诉求499个。
(二)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审查政策72件,修改5件,清理整改21件。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5件。开展居民水电气、涉企收费专项治理。监测网络交易4.37万条次,办结涉网案件170件。广告监管“清风”行动中查处违法广告79件。12315平台处理投诉1.36万件。整改消费问题532个。开展两节打假、药械妆无证生产经营、守护消费铁拳、长江十年禁捕等专项执法,办案1731件,移送公安11件。
(三)守牢“四大安全”,保障民生底线。全面落实党政同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督导完成率100%,问题整改率99.97%。培育“食安名坊”13家。开展“食安守护-2025”专项行动,查处案件776件。深化群腐整治,完成食品抽检4888批次。查处药械妆违法案件237件,在办大要案3件。开展家用燃气产品、烟花爆竹、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等安全整治,检查相关单位2134家次,消除安全隐患24个。监督检查197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整改隐患753条。开展非特种设备目录内小型游乐设施检查,将31家运营单位370台设备纳入监管范围。
(四)聚力质量强市,赋能产业升级。制定《关于深入实施质量强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的意见》,推进质量强链强企工作。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高素质、职业化的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召回缺陷产品2批次1910件。指导企业申报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山河药辅进入现场陈述答辩环节,实现我市省政府质量奖阶段性突破。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开展计量监督检查76家次。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项。
(五)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激发创新动能。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登记8.4亿元。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专题培训,办理知识产权保险1件。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办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6件。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并发布专利导航成果。截至5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565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7件。
(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组织开展市场监管大讲堂,邀请专家开办专题讲座5场。选派8名业务骨干赴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为期两周的交流实践。升级“淮慧云”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档升级,全市三星级以上市场监管所达标率100%。
二、当前形势分析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场监管工作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监管,建立健全直播带货、餐饮外卖等新业态专项监管机制,打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探索智慧监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强化信用修复;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做实民生领域专项治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场监管工作还存在着市场主体发展质量不够高,质量工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同程度存在,数字化智慧化监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谋划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深化“证前指导”,推进登记注册规范化、便利化。打造“淮小满”服务品牌,助力企业高效准入、健康发展。推进“综合查一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等工作有机融合。
二是持续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公正。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入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加大涉企收费检查及民生领域价格监管力度。持续强化网络交易和广告监管执法。继续拓展消费投诉渠道,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三是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守牢安全底线。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推进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向纵深发展,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深化药品流通环节“清源”行动、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防爆电器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严格执行“一单四制”,对隐患整改实行闭环管理。
四是持续推进“两个强市”,加快创新发展。深化质量强链、质量强县(区)、质量强企工作。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品牌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进一步互融互通、共建共享。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进度。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专利挖掘与布局指导,推进高校专利转化及促进中小企业强链增效工作。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