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精准对接解难题 优化环境促发展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日,谢家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常态化“访企入村”走访服务中,敏锐捕捉到一家新落户招商引资企业的迫切需求,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迅速联动辖区资源,不仅为企业打通了生产供应链的“堵点”,更铺就了技能人才输送的“快车道”,以一场高效务实的对接服务,生动诠释了“谢家集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事情源于一次常规的企业走访。该局在走访新引进的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时,与企业负责人蔡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一家刚刚投产的精密金属加工企业,其生产设备对润滑油的品质和稳定供应要求极高。同时,由于生产工艺专业性强,企业急需一批具备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的技能型操作工,这让初来乍到的企业犯了难。“我们刚落户,人生地不熟,供应链和人才招聘都要从零开始,心里非常着急,生怕影响企业稳定落地发展。”蔡先生道出了当时的困境。
企业的痛点,就是政府服务的发力点。该局高度重视,立即响应。8月29日,在该局的牵头协调下,一场特别的“校企合作对接会”在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内举行。
打通产业协同“上下游”,润滑油供应无缝对接
针对润滑油供应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其对辖区企业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迅速从名录库中筛选出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本地润滑油生产企业。经过初步沟通,最终选定了一家在技术和产能上都能匹配需求的安徽巨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巨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双方负责同志就润滑油的黏度、抗氧化性、防锈性等具体技术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现场对设备工况、需求情况进行了勘查。高效的对接立竿见影,两家企业当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一条稳固的本地供应链就此搭建起来。
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化”
相比物料供应,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更为复杂和紧迫。该局创新思路,将视线投向人才培养的源头——职业学校。他们立即联系了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学院,将企业的用工需求、岗位技能要求等信息精准推送。
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学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在企业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生产线,详细听取了岗位技能要求。校方则介绍了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双方对校企联合,“订单化”培养人才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经过充分协商,校企双方交流了合作意向:一是开设“订单班”,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技能人才;二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职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优秀毕业生可直接录用,这一合作模式,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也为本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
优化环境没有“完成时”,服务发展永远在路上
“真没想到,我们反映的困难,市场局这么放在心上,而且解决得如此迅速、彻底!”淮南晶锐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蔡先生感慨道,“原本我们自己摸索很久没有解决的问题,政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帮我们全部对接了。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谢家集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真诚的服务态度,我们在这里投资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做好企业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精准对接促进区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解决一家企业的难题,到完善一条产业链的协作,再到构建一个人才共育的新机制,谢家集区市场监管局用一次完美的“牵线搭桥”,展现了其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智慧,书写了服务经营主体、激发经济活力的新篇章。